汇富娱乐
北外艺术六七年级秋季研学活动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最美课堂,“研”途路上。
为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11月4日,宁波市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六、七年级学生开展了以“何以文明,一稻一草落古林”为主题的秋季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活动旨在通过亲近自然,体验生物多样性之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沐浴着秋光,北外艺学子走出课堂,走进古林,共赴一场秋日之约。
我们出发啦
同学们深入体验当地文化和特色课程,参观古林非遗馆和爬宠自然博物馆,编制蔺草手环,制作特色美食灰汁团,村落citywalk……异彩纷呈的活动引人入胜。
编织蔺草手环
在“蔺草手环创意之旅”活动中,非遗老师引导同学们亲手编织蔺草手环,探索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蔺草天然的纹理与色彩,编织出一个个精美的手环。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手部协调性,还激发了创造力,让人深刻感受到蔺草的独特韵味。活动旨在传承与创新非遗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蔺草这一传统材料。通过亲手编织蔺草手环, 学生们对非遗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观赏萌宠乐园
萌宠乐园观赏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和观赏各种可爱小动物,通过互动体验,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与爱护之情。这里不仅是同学们探索自然奥秘的乐园,也是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此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同学们对公众动物的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通过观赏和互动,丰富他们的休闲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走进非遗草编博物馆
古林镇非遗馆,是一座集展示、传承、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场馆内各种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与丰富的非遗展品相得益彰,无不展现了古林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同学们亲手尝试制作非遗作品,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走进非遗草编博物馆,欣赏精美的草编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草编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体验“米食课堂”
古林非遗“米食课堂”活动,同学们在这里体验传统米食文化--灰汁团的魅力。在经验丰富的米食手工艺人亲自指导下,同学们亲手参与和面和捏型,感受食材的变化与融合,最终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灰汁团,并将其成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这份独特的喜悦。此活动旨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让他们深入了解古林非遗文化和传统米食制作技艺,感受传统工艺的温度与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趣味竞技活动
本次的团建活动涵盖了拔河、投壶等多个趣味盎然的竞技项目。在拔河比赛中,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共同为胜利而战,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深刻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与重要性;投壶游戏则要求学生们静下心来,精准投掷,不仅考验了大家的专注度与手眼协调能力,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了团队成员间的默契与理解。此次团建活动不仅是一次体力与智力的双重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团队精神的升华。它让团队成员在欢乐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共同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充满正能量的团队氛围。
班级合照
悟在途中,实践于行;
乐在其中,满载而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梦想的启航。通过这次有趣味、有意义的研学之旅,我们邂逅浪漫,在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研学心得
601班 郑峦轩
在炙热的阳光下,我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研学旅行,让我们离开了熟悉的教室,去实际探索那些蕴含在活动中的知识。
这次研学我们了解了宁波非遗文化,还体验了许多手工活的制作,例如:做席子,做灰汁团等等,让我们体会到古人的勤劳智慧和历史文化的魅力。
除了感受历史,我们还看到了各种各样我们平时没见过的小动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玉米蛇,它是粉红色的,还不停地眨眼,十分可爱!
在研学中,我们还体验了团队协作的乐趣!在做草蔺手链时,我们两两合作,一人拉线一人编织,配合着完成这项手工活,最后我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满满的成就感!
这次研学让我的心中种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让我对文化和世界充满了更多好奇!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的研学活动,去感受知识的广袤无垠吧!
602史浩冉
我国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在此次秋季研学中,起初我并不用心,我仅仅把此次研学看作秋游。直到我编织草手环后,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这项活动要求我们用七根草去做手环。老师提供的样品十分精美,然而当我们真正体验后,才体会到什么叫难。它需要制作者拥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非遗工艺品背后,凝聚的是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工匠精神。这也启发我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细致耐心地对待每件小事。
603班章璇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在这个金风徐徐、秋高气爽的秋天,明媚清新的早晨;细小的云片在浅蓝明净的天空里泛起了小小的白浪,我乘上了大巴车,研学活动正式开始了。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古林镇,我们参观了爬虫博物馆,观察了形态多样的爬行动物、去餐厅做了美味的特产——灰汁团,还去非遗馆编了翠绿的蔺草手环、清凉的草席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了解了爬行动物的冷知识、鄞州古林镇的独特风俗,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本地特产。
这一次可谓是收获满满呀!虽然为期一天的古林镇之旅结束了,但我们的欢声笑语留在了那个地方,久久不散。
604班 孙益
我在这个秋高气爽的秋天,我们北外艺六、七年级的同学来到了海曙区的古林镇仲一村,我们体验了许多有趣的项目:有亲手制作灰汁团,了解蔺草、制作草席,观察爬宠及萌宠还有用草编织手环等等。
在做灰汁团时,我们都十分用心、细心、耐心,做出了各式各样的灰汁团,尝到了自己亲手做的传统美食;编织草席时别有一番趣味,它需要两个人配合着完成,至少做上两天两夜,极其考验一个人,看来我们平常用的东西是如此的来之不易;编草环时即使遇到了重重困难,大家也没有放弃,而是请教老师,互帮互助,发挥创意,十分精致;而在最后的小游戏阶段,我们604班与603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我们班团结一心,每个人都出了一份力,最后齐心协力赢下比赛。
同时,在此次研学中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再次加深,共同享受快乐,还让大家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这真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研学活动。
604班葛艺姗
今天,我和同学们来到了海曙古林镇游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参观爬宠乐园了。
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的指引进入馆内。首先迎接我们的便是玉米蛇。这条玉米蛇体表呈白色上面有几条红色的线点缀,可爱极了。它的小脑袋抬了起来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们,还时不时吐出舌头,让人的目光总是停留在那里,不动了。 我继续往深处走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个静悄悄的展厅。展厅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最喜欢的便是垂耳兔了。 垂耳兔有着雪的绒毛,耳朵垂下来,耳朵的尾部是灰色的,别有韵味。它把小脑袋埋进食盒里,快速起着像是被饿坏了,叫人又是怜爱又是心疼。
701班 江韶芊
这次研学活动,就像一场五彩斑斓的梦,编织蔺草手环、制作灰汁团、参观爬宠自然博物馆,每个环节都令我难以忘怀。
编织蔺草手环时,蔺草在手中穿梭,起初我有些手忙脚乱,蔺草总不听使唤。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慢慢找到了节奏。看着一根根蔺草变成漂亮的手环,我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这手环里有耐心与坚持,更有传承千年的民间智慧,它让我明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用心守护。
制作灰汁团则是一场奇妙的美食之旅。从小小的面团到有光泽的灰汁团,我体验到了传统美食制作的乐趣。每一个步骤都有讲究,碱水的比例、揉面的力度,都影响着最终的口感。当品尝到自己亲手做的灰汁团,那种香甜软糯的感觉,是对努力最好的回报。这小小的灰汁团,承载着地方饮食文化,让我懂得美食背后是历史和民俗的沉淀。
参观爬宠自然博物馆是一次震撼心灵的自然探索。活体蛇类、守宫等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们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对这些生物产生了敬畏之心,明白了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这次研学活动,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它让我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自然之间穿梭,收获了快乐和成长,也在我心中种下了传承和保护的种子。
702徐子涵
这次研学活动,我们来到了海曙区仲一村这个非遗小镇,体验了丰富的活动,比如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编织出属于自己的蔺草手链,感受非遗技艺之美,同时也为古老的手艺接续传承、焕新活力。此外,我还体验了制作灰汁团的活动,这一环节既能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饮食文化,还可以收获一桌传统美食。最后,老师带我们参观了萌宠乐园,我们通过观察、触摸小动物们的过程,探秘了奇趣萌宠。
总的来说,这次研学之旅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我相信,这些经历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703班 王玉泽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在这个金风徐徐、秋高气爽的秋天,明媚清新的早晨;细小的云片在浅蓝明净的天空里泛起了小小的白浪,我乘上了大巴车,研学活动正式开始了。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古林镇,我们参观了爬虫博物馆,观察了形态多样的爬行动物、去餐厅做了美味的特产——灰汁团,还去非遗馆编了翠绿的蔺草手环、清凉的草席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了解了爬行动物的冷知识、鄞州古林镇的独特风俗,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本地特产。
这一次可谓是收获满满呀!虽然为期一天的古林镇之旅结束了,但我们的欢声笑语留在了那个地方,久久不散。
704班 王溪萌
本次的海曙古林村研学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淳朴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踏入古林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悠久的年代,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
在研学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古林村的古建筑,这些建筑不仅造型独特,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了解到,这些建筑是村民们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们见证了古林村的历史变迁,也传承了乡村的文化血脉。
编织蔺草是这次研学的一大亮点,我们要用手中五颜六色的蔺草编成漂亮的手环,可我这个“手残党”却怎么也编不好。等到展示分享的环节,很多人手上都拿着自己精致的手环,让我羡慕不已。
下午,我们还制作了美味的灰汁团。这是一种传统的乡村小吃,口感软糯、香甜可口。在制作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灰汁团的来历和制作工艺,感受到了乡村美食的魅力。参观完各种博物馆后,我们便满载着欢声笑语返程了。
这次的研学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也让乡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文转载于媒体账号(https://mp.weixin.qq.com/s/eTTdABrnSVT5r0ceywYNjQ),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作为本账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