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富娱乐平台

汇富娱乐

当前位置:汇富娱乐 > 汇富娱乐平台 >

适老化改造,要真切知晓老年人生活中的“痛点”

时间:2024-10-13 12:43:00   访问量:52

在居家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会因为身体状况面临一些困难,有的人沐浴时害怕滑倒,有的人甚至连起床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引起不少年轻人的关注,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或学习后,成为适老化改造评估师,尝试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从事这种新职业的年轻人自称是“未来的老人”,怀揣着打造一个让老年人能够更加有尊严地享受晚年生活的世界的梦想。

今年8月,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1%。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曾指出,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老有所养,必先老有所居。其实,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问题。所谓适老化改造,就是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行动特点,对不适宜其生活的旧起居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可以说,适老化改造要实现的不仅是老有所养,更要让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需求

提到适老化改造,不少人觉得挺简单,无非是加几个扶手、选几张不带棱角的桌椅,重点就一个,别让老人摔坏了。

适老化改造中,“防摔伤”确实是重中之重。中国疾病监测系统公布的数据显示,摔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头号原因。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率高达16%,占伤害总死亡数的42%。

但防摔伤的适老化改造远不止安几个扶手这样简单,80后适老化改造评估师罗茗用“繁杂而琐细”来形容这项工作。

单说“门”,就有很多门道。门把手不要选择圆把手,因为圆形不方便老人抓握,也不要选择直把手,因为直把手的末端更容易钩到衣袖,老人很可能因此被带倒在地,最好是直把带一个圆润、向内回弯的末端;门的宽度至少需要预留90厘米,以便轮椅通过。

此外,照明应照顾老人退化的视觉,确保照明充足、均匀分布,避免暗区,同时采取防眩光措施,刺眼的光线往往使老年人睁不开眼睛。老人通常舍不得丢东西,但记忆力有所衰退,要增加透明或者半透明化的储物空间,让老人可以看得清、找得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早在10年前就开始致力于适老化改造研究和科普,她提到,很多楼房建造时,为了防止卫生间的水倒流,在卫生间的门下设有门坎,很多老人会被此绊倒。所以适老化改造中,要尽量消除这种高差,实在无法消除的应做斜坡过渡或加竖向扶手,帮助老人稳步进出。

大多数时候,老年人的这些需求是被忽略的,有时还会因此受到伤害。在从事适老化改造前,90后适老化改造评估师赵利平曾在养老机构做养老护理员,她见过不少老年人因为错误使用助老工具而受伤。“一位体重偏重的老人使用家属为其购买的旅行轮椅助行,这种轮椅的轮子特别小、减震效果不好,遭遇障碍物时容易翻。”这位老人在一次外出时,因为一颗小石子,从轮椅上跌落。

周燕珉认为,适老化改造不仅包括居家环境,为老服务中心、社区环境、公共建筑、公共交通等也是重要的改造领域。

赵利平也时常参与养老机构和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她发现,在养老机构居住的老人中,大部分患有慢性疾病,因此,在进行适老化改造时,需要格外考虑电梯、走廊过道以及应急通道的宽度。“老人能否从自己的居室,通过救护担架,从医护电梯、无障碍坡道等,被顺利转运到救护车上,尽量减少救援时间,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真切知晓老年人生活中的“痛点”

“适老化设计并不追求复杂化,而是力求简洁,同时确保其实用性。”85后适老化改造评估师肖雪丹认为,适老化改造对设计师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设计的方向不仅仅是美观,还得考虑老人在实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所有人都曾年轻过,但年轻人不曾老过。这就要求年轻的适老化从业者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去观察和研究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节奏,真正看见老人生活中究竟面临哪些不方便。大到他们怎么上厕所,怎么做饭吃饭,小到他们在卫生间里怎么脱衣服,洗澡时衣服放哪里,擦脚时要扶在哪里。

“设计一定要围绕老年人的行为动线,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比如,要解决老年人夜间如何独立上厕所的问题,需要考虑一系列环节:老人如何从床上起来、如何方便地找到鞋子、如何顺利走到厕所、晚上有无合适的灯来照明、到了厕所如何转身、如何顺利坐到马桶上、如何顺利起身等。“每一个步骤和动作,我们都应该通过改造设计为其提供帮助。”罗茗说。

通过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要改变熟悉的生活环境,而是真切知晓老人生活中的“痛点”,并进行合理化解决。

她拿喝水这件简单的事举例,老年人在拎着水壶倒水时,经常瞄不准水杯,“那我们就取消倒水这个动作,设置管线饮水机,让老人可以拿杯接水”。

赵利平曾经为一位失明的抗战老兵做居家适老化改造,在对老人的听力、视力、触觉等感官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她在老人行动比较受限的区域加装智能设备,老人能够通过语音控制自动开关窗户。鉴于老人有在浴缸泡澡的习惯,赵利平还特别在他的浴缸旁安装了配备紧急呼叫功能的扶手。

在养老机构中,适老化改造则更具个体差异。自理、轻度失能和中重度失能老年人的行动能力、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日常行为动作存在明显的区别。针对患有认知障碍的特殊老年群体,赵利平通过融入与个人相关的独特元素对居室门进行装饰,让老年人可以分辨自己的房间,并利用一些色彩鲜明的标志,帮助他们识别并顺利找到如厕及洗澡的位置。

让老年人有尊严地享受晚年

适老化改造,改的不光是老房子的毛病,也是人的心病。在采访中,每一位适老化改造评估师都提到了“尊严”或“尊重”。

对于适老化改造从业者来说,要看到的不仅是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还有心理需求。老人需要尊严,设计要予以尊重。在与老年人的交流中,肖雪丹发现,他们普遍“不服老”,无论年龄多大,哪怕已经坐上了轮椅,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地生活下去。

没有人想成为“没用的人”。因此,适当隐藏助老工具成为适老化改造设计师最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

通常认知里,最常见的适老化改造就是装扶手。然而更多的时候,罗茗会使用一些小手段,将扶手隐藏。比如,在玄关鞋柜加装台面,且做成易于抓握的形态,老人可以以此作为借力点;在卫生间装上毛巾杆,形成跟扶手一样的助力。这些隐性设计作用不会告知老人,老人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享受便利。

此外,还有不少人将适老化改造等同于无障碍设计。赵利平认为,无障碍设计是适老化改造中的一个环节,但相比无障碍设计,适老化改造应更加隐形。“老人需要被尊重,这很重要。”

肖雪丹曾经为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丈夫因意外受伤,失去了一条腿和一只胳膊,平时由妻子照顾。改造结束后,丈夫开始自己尝试使用新添置的洗澡椅和扶手设施。“当他发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动作时,他不再觉得自己是老伴很重的负担,笑得特别开心,奶奶却哭了。”肖雪丹说,这位奶奶告诉她:“我从来没有想过,还有这样的东西能够让我减轻这么多痛苦,我以为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现在我又看到了希望。”

“在适老化设计领域,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不在技术,关键是认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郑远伟在长期调研中发现,适老化改造实践存在多方面的认知误区。比如,部分人认为适老化改造就是安装扶手、满足轮椅通行和回转;还有部分人认为扶手、护理床等辅具配备得越多,越能体现对老年人周到的考虑。实际上,老年人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标签化的适老化改造作用有限,过度进行适老化设计还容易给老年人带来“衰老”“失能”等不好的心理暗示,引发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在适老化改造的推广实践中,不只有相关企业和从业者的参与。近10年来,周燕珉和郑远伟等学者也积极参与了大量居家适老化改造科普相关的工作,举办适老化改造竞赛和讲座、出版适老化改造科普读物、编制适老化设计相关标准,努力推动大众正确认识适老化改造。“人人都会老,为老年人营造适宜的居住环境是一项值得长期投入的事业。”郑远伟说。

作者:陈晓

  • 上一篇:锐评|两面派与冤大头
  • 下一篇:当中国为了股市疯狂的时候,世界接连发生意外
  •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